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 痛风性关节炎
编号:13657583
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刺血量火针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火针点刺穴位放血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甲组刺血量为60 ml,乙组刺血量为40 ml,丙组刺血量为20 ml,治疗1个疗程,评估三组疗效。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96.7%(58/60)显著高于乙组86.7%(52/60)和丙组83.3%(5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高于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UA值大体一致,甲组治疗后VAS评分(2.6±0.4)分显著低于乙组(4.3±0.7)分,乙组显著低于丙组(5.0±0.6)分,甲组UA值(280.2±72.2)μmol/L显著低于乙组(325.5±76.6)μmol/L,乙组显著低于丙组(365.2±78.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刺血量越多疗效越好。

    【关键词】 火针; 刺血量;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 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31-02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反应,一般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囊、软骨、滑囊、骨质及其他组织而引发的病损和炎性反应。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有遗传因素,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踝部与足部高发[1]。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以血尿酸(UA)增高、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大关节受累时伴有关节腔积液,一旦症状反复发作可能累及多关节。目前,西医主要进行抗炎、抑制尿酸合成及排尿酸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2-3]。本病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归属于“痛风”“痹证”,一般采用火针点刺放血治疗,但刺血量尚无定论。笔者所在医院入选18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对比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入选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体温<38 ℃,UA>400 μmol/L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且肝肾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为拇趾、跖趾关节及足背突然红肿热痛,且常于夜间发病者;经X线检查,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感染性关节炎者;排除严重心肝肺肾器官病变者;排除接受其它治疗者;患者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甲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35~56岁,平均(46.7±5.4)岁,病程1~3 d,平均(1.5±0.4)d;乙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6.2±5.6)岁,病程1~4 d,平均(1.7±0.3)d;丙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34~55岁,平均(46.5±5.5)岁,病程1~3 d,平均(1.6±0.5)d。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基线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火针点刺穴位放血治疗。选穴:主穴行间、内庭、太冲、陷谷,配穴阿是穴。取患者坐位,双足自然垂地,常规消毒所选穴位,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直至从通红转为白亮,找准穴位迅速刺疾出,深5~30 mm,每穴刺1~2针,并以出血为度,采用量杯收集出血,确定刺血量,甲组刺血量为60 ml,乙组刺血量为40 ml,丙组刺血量为20 ml,总出血量达到预定值后,加压止血。每3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评估三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UA变化。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疗效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治愈: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UA<400 μmol/L,且随访1年未见复发;好转:疼痛等症状大幅度改善,关节肿胀消减,活动局部受限,UA有改善,可正常工作,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4]。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价:共10分,0分为无任何疼痛感觉,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剧烈疼痛[5]。采用磷钨酸法检测UA[6]。有效=治愈+好转。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甲组治疗有效率为96.7%(58/60),显著高于乙组8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3,P<0.05);乙组高于丙组83.3%(5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6,P>0.05);甲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3,P<0.05),具体见表1。

    2.2 三组疼痛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大体一致,甲组治疗后VAS评分(2.6±0.4)分显著低于乙组(4.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P<0.01),乙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丙组(5.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1),甲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丙组(t=25.78,P<0.01),具体见表2。

    2.3 三组UA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UA值大体一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9,t=0.73,t=0.43,P均>0.05),甲组治疗后UA值(280.2±72.2)μmol/L显著低于乙组(325.5±76.6)μmol/L,, 百拇医药(黄海胜 康健 黄锦才)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 痛风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