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57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新生儿380例,住院7 d以内新生儿的189例,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新生儿191例,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380例住院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有269例,其中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率为4.09%(11/269)。患儿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4例(36.4%),皮肤软组织2例(18.2%),胃肠道2例(18.2%),眼部、血液及泌尿道各1例(9.1%)。调查发现住院7 d以内的189例患儿中,发生感染的有122例,其中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3.28%(4/122);住院时间超过7 d的191例患儿中,发生感染的有147例,其中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4.76%(7/147)。两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皮肤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新生儿住院天数增加会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护理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79-02

    院内感染指患者、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出现临床相关症状。新生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诱发医院感染[1]。因此,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依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新生儿院内感染可分为迟发性感染(出生3 d后的感染,感染源多与环境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有关)及早发性感染(出生后3 d内出现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2]。由于护理人员与新生儿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医护人员的行为、医院的环境都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只有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方法,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笔者所在医院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住院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新生儿380例,其中,男201例,女179例。其中住院7 d以内的新生儿189例,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新生儿191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3月颁布)进行诊断。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感染情况,并对两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共调查380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有269例,其中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率为4.09%(11/269),男7例,女4例。

    2.2 医院感染好发部位及构成比

    医院感染最常发生于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软组织、胃肠道,见表1。

    2.3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住院7 d以内的189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3.28%(4/122);住院时间超过7 d的191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4.76%(7/147),两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3.1.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被擦伤,因此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较差[3];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血清中的抗体成分较少、白细胞吞噬能力较低,因此杀菌及灭活病毒的作用较差,尤其是侵袭性操作例如插管的患儿,其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易损伤。因此感染机会也显著高于无侵袭性操作的患儿。

    3.1.2 环境因素 病房环境:病房通风换气不足会造成空气污浊、病原微生物增加;病房内床位、人员密集,也会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困难;每天家属来回走动以及医护人员查房治疗和各种检查,都会带动气流,导致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飞尘中,造成空气污染[4];医疗器械物品装置未能做到每天清洁消毒也会增加患儿感染的几率;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例如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未及时清理也会增加环境污染。
, 百拇医药
    3.1.3 医护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人为因素[5];若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穿工作衣、戴口罩、戴工作帽,忽视了手的清洁和传播问题,就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自身如患有感染性疾病如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时,其本身也会对患儿构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威胁。

    3.2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3.2.1 规范医疗护理行为 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须更换拖鞋、戴口罩、帽子,洗手;若医护人员患有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时,应暂离岗,康复后再返回原岗位[6];执行探视制度,严禁非新生儿病房医护工作人员入内,同时仅限1位家属陪同,限制探视的次数及人数;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进行操作前、后都须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用高压灭菌毛巾擦手。

    3.2.2 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交叉感染 新生儿病房应确保空气新鲜,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室温控制在25 ℃~28 ℃,每天晨、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30 min;新生儿都睡在独立暖箱内,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用品、器械须进行消毒管理;每天常规更换新生儿床单、被罩、婴儿服等,清洗晒干后高压灭菌待用;加强新生儿病房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进行处理,每天上、下午各清理1次。, 百拇医药(徐丽春 江春虾 高珠君 李翠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