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394
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情况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本研究中,自2011年到2014年,三年中本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比较稳定,均在2.50%左右。对缺陷儿产母的年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在21~40岁的产母,出现新生儿缺陷的几率最高,占91.60%;对新生儿缺陷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副耳和耳前皮赘占了33.00%,缺陷的主要部位在耳前,大部分为软组织,大小只有数毫米,故产前B超检查不易发现;尿道下裂占16.00%,多数属于冠状沟型;手指畸形占12.00%,表现为多指和并指;而对于4.60%的总唇裂新生儿,有16例属于单纯的腭裂,4例属于唇裂、腭裂并存,3例为单纯的唇裂,对于单纯的腭裂,B超检查无法确诊。年龄大于40岁的产妇,缺陷儿的发生率为7.00%,主要类型为副耳、睾丸未降和先天性心脏病。笔者所在医院认真总结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情况,采取婚前检查、遗传咨询和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以及孕早期的保健等多方面宣传,让孕妇在孕前3个月必需补充叶酸,从而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等缺陷;在孕期经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的方式,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几率;同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缺陷,并引进先进的检查设备及技术,为出生缺陷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较好的条件[12]。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前提,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从而对产前确诊的出生缺陷儿的去留,都引起极大的关注。因此,妇幼保健院需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的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并鼓励农村偏远地区的孕产妇进行婚前、孕前和孕期检查。随着高龄孕妇比例的不断增加,妇幼保健院的孕期检查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对确诊的高危妊娠孕妇,一定要实行健康教育,并加强对其孕前保健知识宣传,鼓励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等,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有效降低缺陷儿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卢红梅,吴晓琳,孙丽洲.新生儿出生缺陷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5(28):4469-4471.

    [2]祝轲,任榕娜.2001-2010年住院出生缺陷4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8):603.

    [3]任树华.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141-143.

    [4]李冬梅.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6):349.

    [5]李雅丹,林新祝.13898例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4(32):156.

    [6]童佩.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6(9):49.

    [7]梁海丽,陈源鸿,王丽平,等.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6(1):69.

    [8]刘浩.396例出生缺陷儿监测回顾性分析[J].中国病案,2013,15(8):37.

    [9]唐灵芝.98例新生儿出生缺陷临床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16(4):167.

    [10]孙秀成.关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2014,18(9):49.

    [11]霍红,聂海霞,赵静.出生缺陷的监测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23):63.

    [12]张杏敏.出生缺陷监测现状、疾病谱变化趋势与监测方法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8(5):167.

    (编辑:黄新珍), http://www.100md.com(刘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