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2
编号:1366783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5日 汪宏军
    参见附件。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2]判断预后,治疗效果分为良好、中度致残、重度致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策略之一。亚低温是轻度低温(33 ℃~35 ℃)和中度低温(29 ℃~32 ℃) 的总称,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表明,32 ℃~35 ℃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3]。亚低温治疗的益处可能是减少大脑的代谢率,从而减缓颅脑损伤引起的损害。每降低1 ℃,大脑耗氧量能够下降5%~7%,降低能量消耗能够维持大脑的血氧水平[4-6]。亚低温的作用亦可能是减缓损伤后大脑的级联反应,降低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减慢活性氧(ROS)的产生,并减少炎症的产生。研究发现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脑脊液中的二甲基精氨酸浓度[7]。二甲基精氨酸是一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其能够阻断强效血管扩张剂NO的产生。因此亚低温能够迅速引起血管扩张以及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这样可以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利用轻度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同样可以降低脑组织氧合的门槛,降低厌氧新陈代谢,并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除了上述可能的机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能还具有下列机制:减少炎症、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死亡等[8]。

    Qiu等[9]对进行开颅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轻度亚低温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