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1
编号:13670564
信息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5日 王朵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生活质量也更好。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高血钾1例,发生率为6.67%,发生心力衰竭1例,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发生高血钾7例,发生率为36.84%,发生心力衰竭5例,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信息化管理之后,由于动态监测为医生护理以及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依据,因此患者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更加有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检查指标的结果比较

    组别尿素氮

    (mmol/L)血肌酐

    (μmol/L)白蛋白

    (g/L)血红蛋白

    (g/L)

    对照组(n=19)21.21±4.94*630.17±203.77*29.80±7.51* 89.5±24.0*

    观察组(n=15)19.32±6.18531.78±172.3332.87±6.90108.1±28.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

    手工记录是传统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管理方式,但是由于化验的单据众多,因此相应的保管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同时很容易出现数据被破坏以及丢失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后期对相关情况的查询。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为医务人员节省出了很多的时间,同时患者的相关信息也得到了更加妥善的保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