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泻
编号:1368284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4
     【关键词】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55-0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研究认为,IBS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1]。临床上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而以腹泻型在临床上多见,约占65%[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通过止泻、镇静、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腹泻型IBS的治疗。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腹泻型IBS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古代虽没有腹泻型IBS病名的记载,但医家对其早有研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范畴。其发病与“郁证”有一定关系,大多数医家认为肝失条达是本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病机。中医理论中肝与情绪恼怒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虽然本病的病证以脾胃表现为主,但其本多在肝,肝失疏泄,致使肝木乘脾,导致脾失健运而泄泻。陈一斌[4]认为,脾胃虚弱,复因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湿从内生,气滞不行,日久化热,传化失常,发生泄泻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