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9
编号:13713838
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谢皓空 李建平 谢建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第1天第5天第1天第5天

    常规组(n=21)58.3±12.664.2±15.7127.6±15.3116.8±17.2

    观察组(n=25)56.1±13.291.4±17.3131.9±17.8105.9±16.3

    t值0.5755.5380.8692.203

    P值>0.05<0.05>0.05<0.05

    表3 两组CK-MB水平的比较 U/L

    组别肌酸激酶同工酶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

    常规组(n=21)184.3±13.2175.2±12.7164.1±11.5132.6±11.387.6±10.3

    观察组(n=25)185.6±15.3158.4±13.9121.6±12.893.5±11.635.2±9.8

    t值0.3054.24611.74311.52217.649

    P值>0.05<0.01<0.01<0.01<0.01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在CPR后第1天血清IL-6、TNF-α、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5天,两组IL-6、TNF-α、MMP-9均较第1天升高,且常规组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增高,因其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恢复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是改善患者临床转归的最有效措施,然而CPR成功后,AMI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原因多与心脏骤停后机体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CPR后自由基、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最终导致机体脏器出现弥漫性损伤,出现MODS,最终导致死亡。而缺血心肌本身可因再灌注出现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增加心肌细胞的调亡,这一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5]。因此,尽早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