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妇科综合征及其它 > 多囊卵巢综合征
编号:13723248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后妊娠结果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1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这一年间,6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以恢复生育的为目的,方案采用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疗程为12周,对比治疗前后LH(促黄体生成素)、T(睾酮)、FINS(空腹检测胰岛素水平)和FBG(空腹血糖值)的水平变化,以及最终妊娠的情况。结果:治疗后T、LH与FINS的含量比治疗前下降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的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42例(60.87%)有排卵现象,最终合计有29例(42.03%)成功妊娠。结论:采用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排卵率达60.87%,且增加了妊娠的几率,无副作用,较安全。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二甲双胍; 克罗米芬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013-02

    不孕不育是困扰着很多家庭的大事情,关系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而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情况,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不育是常见一种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1],病理原因多方面决定,其临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患者雄性激素升高是临床主要症状之一,并且伴随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功能下降等情况的出现。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都处于探讨研究阶段,本文旨在探讨采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调节内分泌失调现象、促排卵的原则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情况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这一年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69例进行治疗,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27.29±1.58)岁,不孕情况2~8年,平均3.81年,夫妻生活正常,且检查配偶精液无异常情况,有不孕史。所有患者均有以下几种情况:(1)月经有异常,且经期紊乱,或者有的出现闭经情况,大多数患者较为肥胖,且多毛,有皮溢脂出现;(2)通过B超发现,卵巢增大,基质密度增强,至少有一侧含有8~9个卵泡(2~8 mm);(3)血浆中雄性激素水平较高,T>2.8 mmol/L;(4)初步检查均无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柯兴综合征等疾病。(5)FINS的水平较高,都大于15 mU/L,且近三个月内,没有口服或者注射过对胰岛素分泌有影响的药物,肝脏及肾脏功能正常。

    1.2 治疗措施

    开始实施治疗的时间在患者月经周期的2~5 d或者是撤退性出血的第6天,口服3次/d二甲双胍,250 mg/次,每次随餐或者是餐后服用,连续口服两个月,两个月后再于患者月经周期的2~5 d或者是撤退性出血的第6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口服2次/d,50 mg/次,连续服用5 d再继续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期间,在月经的第11~12天进检测子宫内膜的发育情况,并观察卵泡的变化。卵泡检测处于成熟的时候,肌肉注射10 000 IU的hCG(人绒毛促性激素)诱导排卵,对夫妇同房事宜进行相关指导,治疗的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6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LH(促黄体生成素)、T(睾酮)、FINS(空腹检测胰岛素水平)和FBG(空腹血糖值)进行对比,分析数值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后患者的排卵情况与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LH、T、FINS和FBG水平含量变化

    12周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LH、T、FINS和FBG水平含量,其中LH、T和FINS水平含量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FBG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排卵与妊娠情况统计

    治疗前期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期间,有11例(15.94%)开始有排卵现象,其中4例自然妊娠(5.80%),余下的65例未妊娠成功的患者,服用克罗米芬进行诱导排卵,42例(60.87%)开始排卵,25例(36.23%)成功妊娠,合计成功妊娠29例(42.03%)。

    3 讨论

    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可达5%~12%,目前研究资料表明该疾病主要由患者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一种无排卵,雄性激素水平高,胰岛素功能下降等情况出现的疾病[2]。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停止、多毛、肥胖、卵巢有增大趋势[3]。上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该疾病的患者LH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伴有排卵障碍、卵巢增大的现象,故此命名为多囊卵巢综合征[4],该疾病也反应多系统异常的综合征。治疗原则大体为防止子宫病变,调节恢复月经周期,促进排卵达到生育的目的[5]。本研究的69例患者,除雄激素水平偏高外,FINS的水平较高,都大于15 mU/L,出现高胰岛素的现象,故此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由于内分泌调节轴(下丘脑-垂体-性腺)发生异常情况[6],肾上腺功能异常、高胰岛素症与胰岛素抵抗,故采用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先降低胰岛素抵抗现象,再服用克罗米芬促进排卵,通过12周治疗后T、LH与FINS的含量比治疗前下降较显著(P<0.05),FBG的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较好,42例(60.87%)有排卵现象,合计有29例(42.03%)成功妊娠。这也充分证明了,先降糖,后促排卵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对肝脏、肌肉与脂肪细胞的作用效果[7],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间接降低了内分泌调节轴中,下丘脑通过垂体对腺体的作用,降低雄性激素水平。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明显,改善排卵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妊娠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许雪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医学信息,2010,6(23):65-66.

    [2]杨喜珍.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治疗妊娠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1,1(24):60.

    [3]王富英,二甲双胍联合捉排卵药治疗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6(7):245-246.

    [4]刘艳红,王霞,王爱华.二甲双胍联合英达-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66-1268.

    [5]陈珊.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最新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8(9):1187-1189.

    [6]张娜,吕翠婷,郭丽娜.炔雌醇醋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5):1423-1426.

    [7]张会娟,李道明,欧阳军.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56-857.

    (收稿日期:2013-03-15) (编辑:何玉勤), http://www.100md.com(张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妇科综合征及其它 > 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