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15
编号:13730502
产后大出血3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5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诊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无子宫切除病例,无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孕期产前宣教,合理应用缩宫素,持续按摩子宫,宫腔纱布填塞,缝合裂伤,输血补液纠正休克等治疗可明显降低产后大出血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产妇; 原因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137-02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超过500 ml,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总分娩数2%~3%[1]。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对产妇脏器产生严重损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目前国外已有很多报道注意到助产人员技术水平与孕产妇病率和死亡率的密切关系[2-3]。作为产科医生对产后大出血预防尤其重要,同时必须在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能够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理措施。本研究分析总结了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发生的32例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分娩产妇共计2886例,其中发生产后大出血32例,发生率为1.11%。其中24例为剖宫产后,8例为自然分娩后。平均年龄27.5岁(21~41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7例。巨大儿8例,双胎3例,合并中度贫血9例,子痫前期5例,前置胎盘11例,合并血小板减少3例,胎盘置入2例。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 ml即可诊断为产后大出血。出血量测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剖宫产者由手术医生在手术中测量出血量。

    1.3 诱发因素

    因巨大胎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原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18例,占56.25%;因前置胎盘、胎盘嵌顿、滞留、粘连、植入、残留、多次宫腔操作等原因导致9例,占28.12%;产道损伤3例,占9.3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6.25%。

    1.4 临床及症状

    全部病例出血量均超过500 ml,其中最多出血量达2000 ml,出血量大于1000 ml者8例,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休克表现8例,发生DIC 5例。

    1.5 治疗方法

    通过应用促宫缩药物、立止血等止血药物注射,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压迫按摩子宫,宫腔填塞纱布,裂伤部位缝扎止血等措施,在针对病因处理的同时积极抗休克治疗。

    2 结果

    全部病例在治疗后均痊愈,无子宫切除病例,无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早期预防

    首先从医务人员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巧及水平,避免由于医务人员自身操作失误造成意外伤害,同时在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其次,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是产后大出血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选择剖宫产手术切口[4],即可减少产后大出血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如前置胎盘者,尤其是中央型及部分型前置胎盘,要明确胎盘位置及胎盘下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并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手术,做好产后大出血抢救准备工作。再次,搞好计划生育,避免多产、多次刮宫流产,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及子宫内膜炎发生。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及易出血疾病者要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健康宣教。在孕期、产时、产后对孕产妇提供心理咨询,消除产妇心理障碍,临产时对病理妊娠、有产后出血史、多次刮宫史、胎盘滞留史及产程延长等产妇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及处理产程,产后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压迫宫底,按摩子宫使宫腔内积血排出,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及时排尿。

    3.2 早期诊断正确处理

    加强医护人员对产后大出血的认识,特别是对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观察,早期做出正确的判断赢得抢救治疗的时机。通过本组资料研究笔者对产后大出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疗效:(1)宫缩乏力者合理应用促宫缩药物,如缩宫素宫体注射和静脉给药(总量控制在80单位内),米索前列醇600 μg塞肛,欣母沛宫体注射或肌肉注射(250~1000 μg),同时持续按摩子宫,纱布填塞宫腔。(2)胎儿娩出后认真检查会阴、阴道、宫颈有无裂伤,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穹窿、子宫下段,甚至盆壁,根据病情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裂伤。(3)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胎盘及胎膜,如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或胎膜残留,行人工剥离术或刮宫术,疑为胎盘植入者忌强行剥离。(4)病因治疗同时积极抗休克治疗,吸氧、深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快速点滴林格氏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同时快速抽血查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配血,输新鲜血浆、冷沉淀等凝血因子,输浓缩红细胞提高血色素纠正贫血。

    综上所述,通过本组资料分析认为对于产后大出血必须从积极预防着手,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乐杰.中华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

    [2]Anderson E R,Black R,Brocklehurst P.Acute obstetric emergency dril in England and Wales:a Survey of practice [J].BJOG,2005,112(3):372-375.

    [3]Black R S,Brocklehurst P.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ining in acute obstetric emergencies [J].BIOG,2003,110(1):837-841.

    [4]唐固平.晚期产后出血45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2):275-276.

    [5]沈琼,宋惠然,宋哲,等.晚期产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3):45-46.

    (收稿日期:2013-01-28)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刘东宁 余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