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66992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热阳姑丽·阿巴白克力 哈斯也提·艾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肠胃科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12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采取结肠镜+病理学组织检查,B组采取结肠镜+病理学组织检查+钡剂灌肠摄片检查。分别对两组确诊的患者采取柳氮磺鞍吡啶口服+激素治疗和柳氮磺鞍吡啶口服+激素+免疫调节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方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结肠镜+病理学检查+钡剂灌肠检查方案诊断的B组准确率远高于结肠镜+病理学检查的A组(P<0.05)。B组确诊病例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确诊病例(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系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结合结肠镜表现和病理学组织检查可明显提高其临床诊断率,单纯口服柳氮磺鞍吡啶对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好,但对中重度而言,柳氮磺鞍吡啶+激素+免疫调节剂效果更佳,建议临床酌情用药。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012-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系病变累计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疾病,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UC临床主要症状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病程长,治疗困难,且该病往往迁延数年,极易产生并发症,危及生命。由于UC系非特异性结肠炎,临床误诊和漏诊率高,且治疗困难,若不及时确诊将严重影响到治疗和预后。基于此,笔者对随机选取的112例UC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18~78岁,平均(48.2±2.2)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6.8±1.7)年。临床表现多为隐匿发病,偶见暴发起病,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伴有发热,肠外多表现为关节痛。体征表现:轻中度患者多有左下腹轻压痛感,重度或爆发型患者常伴有明显压痛。随机将112例UC患者依据诊断方式分为行结肠镜+病理学组织检查的A组55例和行结肠镜+病理学组织检查+钡剂灌肠摄片检查的B组57例。将A组确诊的UC患者采取柳氮磺鞍吡啶口服+激素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