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70813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王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C)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生长抑制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探讨FC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的毒性作用。结果:FC对B16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处理细胞48 h,其IC50=1.75 μg/ml。FC处理B16细胞24、48、72 h后,各时间点的细胞存活数随FC的浓度升高而减少,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FC还显著抑制B16细胞的集落形成,当FC浓度为0.5、1.0、2.0 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3.42%、50.57%、77.34%。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B16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 黑色素瘤; 细胞毒

    中图分类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133-02

    眼镜蛇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毒蛇之一,据文献报道,眼镜蛇毒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是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具有明显抗癌活性的组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单一区带,分子量约6000 Da[1]。以往研究表明眼镜蛇毒组分C体内外都具有较好的抗白血病和其他肿瘤作用[2-6]。本文探讨了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的毒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株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由广州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

    1.1.2 主要试剂 噻唑蓝(MTT):SIGMA产品;二甲基亚枫(DMSO):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分析纯);RPMI1640:GIBCO产品;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