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70789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顾冬冬 任元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指导和监测临床治疗。方法:采用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并与8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各项统计指标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血小板检测可间接反映慢性乙肝肝硬化发生时的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059-01

    肝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各种表现,如脾肿大并伴有脾功能亢进,出现白细胞、凝血因子减少、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发生质和量的改变、贫血等,导致出血倾向。笔者检测5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总结血小板对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6~65岁,平均38.4岁,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