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4
编号:13741664
浅谈放射检查的安全防护及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4
     【摘要】 目的:加强放射检查的安全防护,进行优质的放射检查,保障被检者的身心健康。方法:从实际工作中的不同方面,总结放射检查中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践工作中。结果:检查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合理放射检查,对安全防护满意、放心,消除了对放射检查辐射危害的害怕心理。结论:合理运用放射检查,注意检查中的安全防护,是保证放射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放射检查; 电离辐射;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4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4-0149-02

    随着X线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X线性能及电离辐射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而对X线的防护与安全也日益重视。只有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进行优质的放射检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X线辐射伤害。本文就放射检查中被检者的安全防护及对策浅谈自己的体会。
, http://www.100md.com
    1 科室方面应做的工作

    1.1 放射检查科制度及工作人员要求

    放射科应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设有专门的放射检查影像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与辐射安全质量保证小组,定期对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与辐射安全质量进行评估、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经过“放射防护与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并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才能上岗工作;放射科检查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包括放射影像医师和影像技师),按照诊疗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严禁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查。

    1.2 放射科防护用品的配置

    防护用品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裙、铅围脖、铅手套、铅眼镜、铅屏风、铅门、铅玻璃及大小不等的铅遮挡片等。患者检查时,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对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
, 百拇医药
    1.3 放射科提醒标识

    应在检查室墙上或门上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或提醒标识,如“辐射有害健康,建议您使用防护用具”,“孕龄妇女及儿童慎用X线检查”,提醒受检者及陪护人员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2 检查前及检查中需注意的问题

    检查前,一方面应向受检者说明放射检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告知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必要性。避免因害怕X线辐射延误正常检查,误诊疾病,又要防止因未告知或防护不到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引发医患纠纷。

    放射科医师或技师在检查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情,明确检查部位、目的,防止误照、漏照影响诊断及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检查中,对检查部位摆正位置,对受检部位外的肢体用合适的防护用具尽可能的遮盖,特别注重生殖器、性腺、甲状腺、乳腺、盆腔、头颅、眼睛等重点部位的防护,防止辐射及散射线的危害。嘱咐患者尽可能作好配合,不要晃动,以免检查不清而重复检查,增加不必要的照射次数及剂量。
, 百拇医药
    对检查部位,遵循X线最优化原则,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曝光条件;尽可能采取“高电压、低电流、短时间、厚过滤、远距离”的投照原则[1],尽量应用高速增感屏,以达到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的目的。

    对检查部位尽可能缩小照射野,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尽量不连续过多曝光或扫描;争取100%曝光成功率。避免重复曝光对受检者的伤害。

    因为射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尽量避免近距离摄影,以减少对被照皮肤及组织的辐射损伤。

    对婴幼儿、孕妇、处于生育年龄的年轻患者慎用X线检查,检查时都应尽可能的用防护用具遮挡敏感部位,同时降低X线剂量和不必要的陪检者。

    检查室原则上只允许受检者一人存在,陪护人员在室外等候;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因残疾或病情不能自理者、重症患者及不能配合检查者)需陪护在场帮助时,应对陪检人员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如穿戴防护用品。消除对X线辐射的不正当理解和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和支持。
, 百拇医药
    3 对临床医师及放射医师的要求

    临床医师应慎开放射检查单,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放射检查,特别对孕妇、育龄青年、青少年及婴幼儿患者,除非病情需要必须检查者[1]。对受检者检查部位一次不应过多,特别是CT检查,一般不超过三个部位。防止过度检查,增加患者受照剂量。

    临床医师进行透视下骨科整复及取异物时,不得连续曝光,并尽可能缩短累积曝光时间。

    放射医师或技师有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拒绝临床不合理的放射检查和过度检查,以保障被检者的身体健康。

    放射医师在胃肠检查和胸部透视检查中,因需要连续的观察脏器的功能及运动情况,曝光时间就会延长,从而检查者所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就会增加。从放射防护与安全的角度考虑,对检查医师就有更高、更专业的技术要求:除对患者非照射部位和敏感部位遮盖外,要采用间断性曝光;对胸部及胃肠道正常解剖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自己首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及掌握,对患者观察时,发现异常影像,及时点片记录;不要再同一部位过度曝光观察,以免受检者接受的辐射量过大。
, http://www.100md.com
    现在的数字化摄影虽然条件宽容度大,又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但也不能随意加大投照条件,增加患者的受照剂量和辐射危害,应从保护受检者角度出发,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4 对检查设备及机房的要求

    X线设备应定期检测,及时保养、维护,保证设备运行良好,防止带病运行,避免因机器原因给患者造成重照和辐射剂量过大。

    检查时,射线通过空气,可以使空气中的微粒发生电离,而电离的气体及粉尘微粒也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因此应定时对检查室(包括摄片室、CT室、胃肠检查室)进行通风、除尘处理,防止空气及粉尘微粒电离对人员的危害。

    综上所述,无论是临床医师或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放射检查应遵循国际放射卫生防护三原则:即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防止放射检查中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并将随机效应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2]。结果,既防范医疗风险,又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73-74,97-103.

    [2]郑州市职防.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教材[R].2008:59-65,35-36.

    (收稿日期:2012-08-16) (编辑:王曼), http://www.100md.com(巴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