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颈椎病
编号:13742914
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2
     【摘要】 目的:观察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3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年的随访发现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未感觉到明显的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也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椎间隙狭窄、假体偏移、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根据Odom评级法评定:优15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优点,其疗效满意。

    【关键词】 椎间盘; 颈椎病; 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2-0140-02

    尽管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术式,但术后植骨块塌陷、假关节形成以及融合邻近节段出现退行性改变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的临床随访发现,颈椎融合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可高达60%~90%。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疾患的非融合术,通过置换保留减压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本文通过观察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拟评估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1~64岁,平均37.2岁,病程0.7~36个月, 其中C3~42例,C4~56例,C5~68例,C6~77例,均无合并病变节段。所有患者均经症状、体征、X线片、CT或MIR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膝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背部及手指疼痛,上肢麻木、无力。

    1.2 方法

    以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C6~7节段为例。患者仰卧位,肩部垫软枕,保持颈中立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C6~7位置及手术间隙。右侧颈前做横切口,逐层分离暴露C6椎体前缘,用横向中心定位仪确定横向中点并标记。将矢状位楔形定位器插入椎间隙,将双通道磨钻钻套套入矢状位楔形定位器,固定磨钻钻套夹与牵引支架头侧端。调整牵引柄至所需度数并套入矢状位楔形定位器,与顺列模块连接。椎体前缘钻孔,将撑开器螺钉拧入,测定椎体C6的深度,选取相应长度和直径的柱状削磨钻。用刮匙和枪式椎板咬骨钳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使脊髓获得完全减压。用磨钻及终板锉削磨上、下椎体终板至凹床形成,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去除椎体后缘和钩椎关节增生的骨赘,反复冲洗成型后植入相应规格Bryan人工椎间盘。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假体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止血,负压引流。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前及术后12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评价。

    1.3.1 综合疗效评定采用Odom评级法 (1)优: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颈椎疾病相关的主诉,能完成日常工作;(2)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有间歇性不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3)可:自觉症状有改善,但日常活动受限;(4)差:术前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1]。

    1.3.2 功能评价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

    1.3.3 疼痛评价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ion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颈痛和根性疼痛的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 http://www.100md.com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10 min,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23例行TDR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到随访结束时患者均未感觉到明显的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X线正侧位和动力位影像学结果显示: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良好,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椎间隙狭窄、假体偏移、松动或下沉等问题。采用Odom评级法:优15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NDI评分由治疗前的(32.8±4.2)分降至治疗后的(14.6±4.0)分(P<0.05),VAS评分由治疗前(6.9±1.1)分降至治疗后的(2.6±0.9)分(P<0.05)。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ACDF曾被认为是颈椎病前路手术的“金标准”,能充分解除脊髓及神经组织的压迫,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维持脊柱的稳定。但长期随访表明,ACDF牺牲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易导致植骨块塌陷、假关节形成以及相邻节段加速退变等问题[2]。TDR作为一种新的非融合术,既保持置换节段正常的活动度,又避免相邻节段退变加速[3]。随着Goffin等[4] 2002年首次报告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其优良率为85%~90%,TDR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在本组病例中,23例患者均行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随访12个月,NDI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采用Odom评级法:优15例,良8例,其优良率为100%。影像学结果也显示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椎间隙狭窄、假体偏移、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

    总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本组评价因纳入病例较少,其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Grsiner P R, Allam Y, Silbermann J, et al.First experience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results with the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discover[J].Z Orthop Unfall,2009,147(5):582-587.

    [2] Fraser J F, Hartl R.Anterior approaches to fus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a meta-analysis of fusion rates[J].J Neurosurg Spine,2007,6(4):298-303.

    [3] Park D K, An H S.Problems related to cervical fusion:malalignment and nonunion[J].Instr Course Lect,2009,58(4):737-745.

    [4] Goffin J, Casey A, Kehr P, et al.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J].Neurosurgery,2002,51(3):840-847.

    (收稿日期:2012-08-25) (编辑:王春芸), http://www.100md.com(黄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