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0
编号:13744151
浅谈如何提高呼吸内科见习质量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在呼吸内科见习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呼吸内科学与相关学科、临床流行病学的结合,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方法来提高见习质量。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临床见习;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151-02

    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进行临床实习,这也是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的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临床应多了解临床的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初步学会各种临床操作。临床见习对医学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见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临床实习的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故见习教学的课时较多。但是由于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大纲改动甚少,对见习教学老师来讲不免有点“老生常谈”,而学生们多数认为见习没有实习重要,实际的临床见习质量有待提高。笔者结合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探讨提高呼吸内科见习质量的一些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呼吸内科学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中疾病都为单独的病种,治疗也为针对性治疗,但临床中各种疾病会合并发生,某一脏器出现病变必然会影响其他器官,故多数疾病都会合并出现一些其他器官的临床表现。而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辨明疾病非常重要[1]。如果只是单纯的头疼医头会进入一个误区,故在呼吸科进行临床实习时不应只了解呼吸科的疾病,还应对其他科的疾病有所了解,自主学习各科室的专业理论知识。

    呼吸内科大部分疾病都需要影像学诊断,这就要求呼吸内科医师掌握影像学的相关知识,而在见习教学的过程中医师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向同学们讲述影像学的相关内容。在见习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影像学知识,同学们会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具体到某个患者和疾病时,真正的胸片或胸部CT会取得比理论课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再是单纯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其会引发全身血管、心脏、骨骼、肌肉、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所以相关知识学习非常重要。例如COPD并发肺心病的病例,临床常表现为浮肿等,诊断也需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支持;COPD、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例可能出现嗜睡、昏迷、谵妄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带教时结合心内科、神经内科以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同学们才能对该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
, 百拇医药
    2 呼吸内科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结合

    流行病学和呼吸内科的相关性很大,对其进行学习应掌握如下几点:(1)了解各种疾病分布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宏观医学决策提供依据;(2)探讨各种疾病病因及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为制定适当的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3)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安全性,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临床药物流行病学);(4)研究影响各种疾病预后因素;(5)死因调查[1]。可见,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生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大纲中必需掌握的内容,而该疾病首先要让同学了解的就是其流行病学状况:解放前我国的结核病十分猖獗,建国60多年来,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使结核病疫情迅速好转;但由于观念陈旧、组织松散、投入不足,加之沿用旧的防治策略,往往重视了诊断忽视了治疗,重视了治疗忽视了管理,加上治疗方案的不合理、不规范,近10余年来结核病疫情控制不力,部分地区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肺结核病的病死率为21/10万,每年因肺结核病死亡的人数为23.8万[2],结核病在我国仍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肺结核的疾病分布特点、治疗方案、预防和控制对策都需要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进行教学。
, http://www.100md.com
    21世纪后,中国肺科学界在公共卫生相关疾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禽流感以及近来的甲型流感的防控工作中。虽然这些内容只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一笔带过,并不是教学大纲中必需掌握的内容,但这些疾病仍很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且与临床流行病学密切相关。

    3 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改善教学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现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吸取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管哪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 PBL),其核心在于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围绕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3-4]。以团体为基础的(team-based learning ,TBL)教学法也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TBL教学模式于2002年,由美国 Oklahoma 大学的Michaelsen 等[5]正式提出,是为适应上世纪70年代末新入学人数增长三倍所带来的教学压力而提出的全新教学策略。我国高校扩招以后带来的教学压力造成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以上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压力,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
, 百拇医药
    4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建立。在见习带教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患者是否积极配合是关键。不论在门诊还是病房,带教老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指导同学们与患者交流沟通,同学们则能获得患者更好的配合,采集更为详细的病史资料,顺利的进行体格检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好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为医学生打下扎实良好的医德基础,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真正的做一名医德高尚、医技娴熟的医疗工作者。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生和教学医院都十分重要。对于将来要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与医学技术同等重要。对于教学医院而言,医学生的言行举止,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医院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
, http://www.100md.com
    当然,提高见习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对于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认真备课,合理灵活安排见习计划,关怀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课前准备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何权瀛.尽快实现临床呼吸病学与相关学科的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5):4-5,17.

    [2] 白春学.新中国呼吸病学的回顾和展望[J].上海医学,2010,33(1):36-39.

    [3] 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1,15(1):16-17.

    [4] 兰林.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点[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65-267.

    [5] Michaelsen L K, Bauman K A, Fink L D.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 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VA:Sterling Stylus Publishing,2002:781.

    (收稿日期:2012-07-22) (编辑:王春芸), http://www.100md.com(王蕾 杨红菊 刘凌 傅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