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87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终前房重建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卢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终前房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113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对重建组患者进行前房重建。结果:术后重建组发生浅前房1例,89.47%的患者眼压控制在10~20 mm Hg。而未重建组术后发生浅前房9例,眼压处于10~20 mm Hg只占55.56%,其余均小于10 mm Hg。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终前房重建,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发生率,提高青光眼手术治愈率。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前房重建; 浅前房

    中图分类号 R7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114—02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手术造成房水排出故障,特别是小梁切除术后易发生,一般伴有低眼压[1]。症状较轻的1周内可恢复前房,严重者甚至前房消失,长期发展会引起角膜炎和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对小梁切除术中出现的浅房进行了前房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113只眼)患青光眼住院的患者,共有闭角型青光眼93例(10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3例(3只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只眼)。其中男45例(51只眼),女53例(62只眼),平均年龄为59.8岁。术终发生浅前房37例,随机将37例患者分为两组,重建组19例,未重建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诊断和处理

    根据患者继往病史和发病时具体体征情况进行角镜检查和手术视野检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入院后先行给药,降低眼压,尽量将眼压恢复到正常值后开始进行手术,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者,术中适时进行前房穿刺。

    1.3 手术方法

    重建组患者青光眼手术麻醉方法主要选择表面麻醉和眼球后阻滞麻醉,或表面麻醉和前房麻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