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80596
乡镇妇幼保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罗新伟 赵衡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乡镇妇幼保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与实际效果。方法:在乡镇卫生院推行和实施妇幼保健服务队伍、服务区域、服务职能三者为一体的集中管理模式。结果:在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乡镇妇幼卫生资源得到了最优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和工作效率现代化的管理效果,对于现代化资源管理有着有效的推进作用。结论:乡镇妇幼保健一体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村妇幼卫生改革的开展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妇幼保险; 卫生资源; 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0-0139-02

    在乡镇卫生机构中,通常存在着妇保、儿保分行管理的制度,这种运作模式下,通常存在着资源分离,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弊端。而且目前在乡镇卫生机构中通常存在儿保兼职,知识技能不全面、不完善;妇保人员不足,工作态度较差,工作热情不高等情况。而且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会两开”或“两会一开”的尴尬现象,对于上级的指示安排不能统一贯彻而且也无形中造成了时间资源的浪费。对于此,笔者就衡山县区的乡镇卫生院推行的妇幼保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管理经验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体化”管理

    1.1 整合资源,合理规划

    将乡镇卫生机构重新进行整合,对于以前存在的产科、妇保、儿保机构进行统一收拢并进行合并,建立统一面向妇、儿的妇幼保健机构,同时对于原有的服务人员进行分组,在机构内分设详细的负责队伍,按照5000~6000人口配备一名专门的妇幼保健员的比例进行人力资源分配。保健门诊按照全日制开放,管理措施则按照科室成员进行分村、分区管理,设立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由保健科科长进行统一负责管理[1]。

    1.2 开展“一体化”建设

    在卫生院中开设的保健门诊要集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将妇幼保健科设立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包括有妇幼门诊室、妇幼检查室、宣传教育室以及档案保管室等机构,根据业务和政策的需要可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产科服务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从业、管理。要求用心对科室环境进行调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