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6
编号:13758668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关键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发生。PTCP是一种由EDTA诱导,发生于体外的非稳固性血小板凝聚,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且无出血现象[1]。PTCP产生的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患者临床辅助检查增多,严重时易导致临床错误诊治。因此,PTCP应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检验过程中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门诊或住院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1.6 18.3)岁。
, http://www.100md.com
    1.2检验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采用多种方法为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以避免计数结果错误。(1)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使用EDTA盐、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血后0、10、30、60、120 min分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检测。(2)手工计数法:根据《全血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规程行手工计数,0.38 ml许汝和氏稀释液中置入患者指血20 μl,充分混匀后行血小板显微镜计数。(3)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法:使用EDTA盐、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在采血后0及60 min后各涂片1张,常规晾干后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行血小板计数。

    2结果

    2.1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结果EDTA管血小板计数在(10~142)×109/L,随患者血液标本抽取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10 min后已显著降至正常值以下;而枸橼酸钠管血小板计数则则无明显下降。
, 百拇医药
    2.2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两种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手工计数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两种抗凝血于采血后均马上检测, 计数结果与手工法均一致。EDTA抗凝血标本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而枸橼酸钠抗凝血则基本无变化。

    2.3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结果EDTA抗凝血标本采血后立即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分布,而采血60 min后涂片,大部分血小板发生聚集,其中较小聚集体血小板数量为10~20个,较大聚集体血小板数量多在50个以上,且绝大部分分布于血涂片的尾部及周边;而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涂片可见血小板均分布正常,无聚集现象发生。

    2.4临床出血症状观察全部30例患者均无鼻、牙龈、紫癜等出血症状,亦未见黏膜皮肤出血点。

    3讨论

    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血细胞计数抗凝剂,EDTA-K2已在全球范围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在血液标本检测中其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近年来临床报道表明[2],EDTA会引起某些患者血液标本血小板假性聚集,从而导致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所得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减少,即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这一现象目前易引起临床检验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 http://www.100md.com
    有研究表明,PTCP的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2],且住院患者的发生率高于门诊及急诊患者的发生率;PTCP多发生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分析血液标本且EDTA盐应用于患者血液标本抗凝条件下,血液标本中的EDTA盐诱导抗凝血中的血小板互相聚集、堆叠、发生卫星现象,导致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正确辨认血小板,从而产生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现象。

    目前研究对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PTCP发生可能与患者基因、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有关,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可能是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或自身抗体等存在于患者血液中。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过程中如出现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无皮肤黏膜、鼻、牙龈、紫癜等出血等症状,血凝学检验PT和APTT均正常,应考虑PTCP发生可能。临床检验人员应马上对血液标本行显微镜观察,若发现血小板聚集,堆叠等现象,即可诊断为PTCP;怀疑PTCP时,应当通过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检,避免临床诊治错误发生。

    参考文献

    [1]郑军.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活化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81-482.

    [2]宓庆梅,施魏宇,郝婉莹,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0):719., 百拇医药(张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