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6
编号:13758680
关于老年心理健康及需求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关键词】老年;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严重,老年人是特殊人群,其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1)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众多的人口导致人口老龄化规模和速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5岁以上老龄人口系数由7%上升到14%,法国经历了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而我国仅25年。(2)老年人口数高。(3)地区间老龄化速度不平衡,农村老龄人口总数大大高于城市。对此情况,笔者作为一个在山区工作20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见到许多老龄疾病患者,对老龄人的心理保健做出以下分析。

    1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点及变化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又称老龄化心理学。它也是新型的老年学,老龄人心理特点如下:(1)情绪改变,在老年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2)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理解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老年定向力常发生障碍。(3)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家庭环境等。(4)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45岁以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5)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愿意适应新的环境。
, 百拇医药
    2老年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

    2.1摆脱受冷落、孤独感老年人,尤其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从有众多人际交往的环境回到狭小的家庭圈子,此时,儿女又相继组家庭,现在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强烈的反差,把老年人陷于被冷落、孤独的心灵沼泽,引发“退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落、不知所措,伴随烦躁、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

    现实生活中,对退休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且有切实可行退休生活计划的人,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生活转换。退休后的生活,无论是从事家务劳动还是以某种方式继续过去工作,只要老有所乐,精神有所寄托,乐意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向往空间,品味出新的生活乐趣。

    2.2走出“回归心理”,面对自我,知足常乐“回归心理”是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须知人生是一场没有回程票的旅行,所能拥有和把握的,只有现在的能力都遵循“用尽废退”的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应该消除老朽感,重新认识自己现在所扮演的角色,量力而行,知足常乐。
, 百拇医药
    2.3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疾病、丧偶、家庭不和睦等是老年比较容易遇到的生活事件,往往使老年人产生威胁感、损失感和不安的情绪。《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胃”。所以,老年人对待任何事应迎接生活考验。

    3社会支持系统的保障

    老年的心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支持包括社会舆论、医疗保健、亲人的照顾等,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因此社会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系统,诸如:老年大学、社区老年俱乐部等,丰富生活。作为儿女,要体贴父母,常回家看看,为父母驱走孤独、忧伤感,带去金钱和物质所无法代替的心理上的慰籍,这些对老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求

    4.1求偶需求高龄老年人在丧偶之后会有孤独的感觉,儿女因工作,只有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照顾,故应满足其想择偶的要求,并帮助其进行择偶。
, 百拇医药
    4.2尊敬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有一定的失落感,因过往都在忙碌工作,刚退休后会觉的生活没有意义,出现悲观的心理表现,一些老年人还会有意离开群体,自己在家,这样易于导致其心理表现更加严重。

    4.3支配需求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为家里的事情忙碌,但在年龄增长后各项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儿女成为家庭的主要角色,这让老年人会感到失落,从而出现苦恼。

    4.4安静需求老年人因年龄变化多喜欢安静的生活,不喜欢吵闹,一些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星期日儿女到家里来看望,人一多对其心情影响很大。

    4.5和睦需求老年人对自身的家庭关系等都希望和睦,都希望儿女的家庭幸福美满,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希望融洽,良好的家庭、社会关系会改善老年人的心情。

    4.6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照顾、关怀。

    4.7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人到年龄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http://www.100md.com(肖秀兰 许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