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
编号:13763551
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3
     【摘要】目的通过对5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相关因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配合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挽救患者听力,降低该群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笔者所在医院统一的入院评估首页,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突发耳聋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0~48岁;该人群发病季节以第1、3季度多见。病因以长期情绪紧张、工作疲劳和病毒感染等为主。结论责任护士根据评估的入院相关因素的特征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护理

    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指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迄今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病因有内耳血流障碍、病毒感染、精神刺激等学说。其发病突然,多伴有耳鸣,少数患者伴有恶心、眩晕,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听力在几分钟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常为单侧。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1]。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2~79岁,平均38岁。单耳发病54例,双耳发病2例。伴耳鸣10例,伴耳鸣、恶心、眩晕12例。

    2护理

    21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设施、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逐一向患者介绍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让患者记住他们的名字,详细向患者介绍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如诱因、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健康宣教。

    22治疗突发性耳聋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可适当选择使用降血液黏稠度和溶栓药物。笔者常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辅酶A、维生素B1、B12、ATP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使尽快恢复听力[2]。(2)高压氧治疗。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高压氧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高压氧治疗时出现的耳痛要及时进行处理,进行高压氧治疗前要积极处理上呼吸道炎症。(3)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要同时治疗并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百拇医药
    23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缺乏思想准备,对突然出现听力损失和难以忍受的耳鸣、眩晕、恶心及呕吐,患者很难在心理上接受,害怕听力难以恢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焦虑、忧郁、恐惧、急躁、易怒等。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大致病情及治疗方法。并鼓励说明本病具有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轻者或部分好转者,可配戴助听器加以矫正。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焦虑,消除其焦虑情绪,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在治疗早期,尤其当症状改善不显著时,常常出现失眠,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突发性耳聋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对56例患者进行观察,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降至最低水平。

    24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定期进行相关治疗,进一步巩固疗效,详细检查听力系统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戒酒,多运动,参加适合身体的体育活动,避免在高分贝环境下工作,禁应用耳毒性药物。若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工作,需配戴耳塞。老年患者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后患者听力仍无法恢复正常者,经济条件允许者建议配戴助听器。
, 百拇医药
    突发性耳聋起病急,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常常会有很多情绪上的反应。护士应积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快痊愈出院。护士应正确把握患者此时的心理状态,可根据病情程度将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全面的、准确、客观的了解,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除了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外,更要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3]。

    参考文献

    [1]陈彩虹,蔡中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家庭护士,2007,5(11):44-45

    [2]岑彩玲,沈俊瑛.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特点与护理体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0):152-153

    [3]陈千红.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913-913, 百拇医药(邓司琼)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