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3
编号:13769073
灌肠疗法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3
     【关键词】灌肠疗法;小儿腹泻;应用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秋冬季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共68例进行了灌肠治疗,其中男36例,女32例;3个月~1岁35例,1~2岁33例;住院天数4~7 d,治愈率100%。

    1.2治疗方法灌肠疗法可分为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

    1.2.1清洁灌肠将温生理盐水直接经肛管灌入肠道,以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腹胀。注意事项:(1)患儿年龄小,哭闹不配合,一般让母亲抱着患儿,侧卧位,露出臀部,以便于插管。(2)肛管要选择大小、粗细适中,软硬度合适,避免给患儿带来痛苦。(3)灌肠液一般选择生理盐水约80~200 ml,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选择液体量,温度约39 ℃~41 ℃。(4)插入肛管4~6 cm,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插入肛管时,肛管用润滑剂润滑,动作应轻、稳,以减少刺激。(5)肛管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用一次性肛管,以防交叉感染。

    1.2.2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是将药物自肛门灌入,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注意事项:(1)保留灌肠应在清洁灌肠毕、排便后进行。(2)遵医嘱予蒙脱石散用温盐水(25~50 ml)稀释后灌入。蒙脱石散为肠黏膜保护剂,并可对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较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治病作用。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大便常规有脓细胞时可加氟哌酸以消炎。(3)插入肛管10~15 cm,液面与肛门距离不超过30 cm,缓慢注入药液。(4)灌肠后抬高臀部10 cm,有利于药物吸收,保留30 min以上,以使药物充分吸收。(5)拔管后用卫生纸在肛周轻轻按摩,较小患儿可教家长用手捏住肛门两侧皮肤,尽量延长保留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

    1.3做好卫生宣教要做到勤洗手、不吸吮手指、不啃玩具,餐具要经常消毒或高温煮沸以杀菌,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流行季节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以防交叉感染。

    2体会

    灌肠疗法已经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广泛应用,根据在儿科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上几点,供大家参考。用灌肠法治疗的患儿康复快,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儿的病痛,医护人员应本着科学、实用、有效的护理理念,使患儿早日康复。

    【收稿日期】2011-03-21

    (本文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张红梅 张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