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年第9期
编号:13190500
小肠疾病诊治方法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9期
     【关键词】小肠疾病;诊治

    小肠位于胃和大肠之间,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长度占全消化道的70%~75%,小肠疾病主要有肿瘤、黏膜下肿物、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腺癌息肉、感染性炎症、克罗恩病、寄生虫病、血管病变、肠道憩室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由于其解剖位置、结构和生理特点,兼之小肠疾病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有效检查手段缺乏等因素,临床诊断十分困难,现将小肠疾病的检查特点进行综述。

    1腹部平片、口服钡剂造影和小肠灌肠

    既往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是腹部平片、口服钡剂造影和小肠灌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显示是否存在肠腔内积气、积液、以及肠壁黏膜和肠管形态[1]。但常规钡餐检查对诊断小肠疾病价值有限,甚至有学者认为毫无价值,口服法是最早、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本法之缺点为费时、间隙检查、肠攀重叠,难免把病灶遗漏,况且肠腔内张力不够,回肠区的短小轻微狭窄肠段,美克尔憩室及小的病灶常不易发现。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观察整个小肠黏膜形态明确病变部位,对小肠腔内及管壁受累病变如肿瘤、憩室、狭窄性病变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可疑病灶可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小肠镜的进镜方式,减少盲目存在的风险,提高检查阳性率[2],但对小肠炎症类疾病、肠管外病变诊断价值不高。小肠插管灌肠操作复杂,能否开展的关健是插管技术。我国80年代也已开始进行,但各医院开展较少,沈敏等[3]认为,原因有:认为插管难度较高,信心不足;医生在透视下操作,认为X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而不愿做;少数患者耐受力较差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