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8
编号:13495427
小儿推拿应用于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8
     胃肠外营养是救治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的主要措施,然而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胃肠外营养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7.4%~84.0%,且部分会发展为肝衰竭而死亡[1]。新生儿期胆汁淤积属新生儿黄疸,其在传统中医学属“胎黄”范畴,主要原因是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目前对早产儿PNAC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等药物治疗,新近的研究治疗药物包括苯基丁酸、非单纯豆油类脂肪乳等,该类药物治疗,疗程长,患者住院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认可度不高。小儿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安全且效果显著,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刘小莉等[2]研究发现,小儿推拿手法在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中,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且操作方便。小儿推拿的临床研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未见有应用在早产儿胆汁淤积的报道,本研究拟将小儿推拿应用于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通过小儿推拿的手法:清肝经、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搓摩胁肋、推上三关、揉一窝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