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46422
工业性与地方性氟骨症的影像学诊断(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7期
     1993年马建英[10]在工业性氟骨症的X线诊断体会中谈到,晚期氟骨症诊断不难,但早期诊断较困难。2006年王杰等[11]对工业性氟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认为,血清CPK活性和唾液酸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指标,并认为早期X线改变往往较轻微,其早期诊断,需要与有关实验室检查相结合,一旦出现明显骨骼改变,则属疾病晚期,难以恢复。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12](GBZ5-2002)具体见后详述。

    2009年张耀龙等[13]对186名氟作业人员骨骼X线检查结果分析认为,闭孔内膜骨化的现象早于其他骨骼X线改变,结合高分辨率CT及骨密度测定仪将会减少误诊的发生。

    2 地方性氟骨症X线诊断

    1937年,Shorrt等[14]首次报道了10例地氟病例,地方性氟中毒在印度被发现。我国在1962年,由曹来宾等[15]最先报道山东饮用高氟水地区居民,有氟骨症改变者46例,通过临床和X线表现分析后认为氟骨症是以躯干骨受累最早、最明显,向四周的病变程度递次减弱,并认为本病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其基本X线表现为:(1)骨质密度增高,骨纹粗并交叉呈粗大网格;(2)韌带和肌腱附着处钙化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