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46688
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7期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研究,发现胚胎质、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8-9]。在以往的研究中,在行IVF-ET的患者虽胚胎评分优,但其仍会出现妊娠失败。着床时,胚胎与子宫内膜两者的同步发育较为关键,两者不同步因素造成失败的比例分别占34%、66%[10-12]。从中医角度来讲,通过对IVF-ET治疗的患者观察,发现患者多伴先天肾亏,精气亏虚致冲任衰虚、客寒胞脉;或肝气郁结致血气不和、气血阻滞;或脾运失健,脉络阻滞,痰湿内生,血气不通,摄精受阻致受孕失败。虚实夹杂成为患者主要病机。研究表明,在IVF-ET过程中使用中药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13]。笔者强调应女性生理周期变化特点而潜药处方,特别注重对肾的补益。卵子生长需肾阴化生有形之物,也需肾阳之推动才能持续生长,故用药应兼顾温肾阳滋肾阴。现代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双向调节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储备及改善女性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等作用[14-15],以增加受孕几率。针灸可以起到调理冲任血气脏腑的作用,使补虚泻实,阴阳平衡,配合现代IVF-ET

    技术,使患者达到成功受孕的目的。现代医学表明针灸可刺激人神经内分泌相关功能,调结患者E2、P、LH等激素含量,促进排卵,使受孕准备充分[16-17]。对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调结性腺激素分泌的功能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