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3期
编号:13052915
联合检测母血HbF、AFP值在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3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13

    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组类似输血反应的临床症候群,可引起胎儿贫血和发育受阻,其病死率高达33%~50%,严重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胎母输血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治疗,但其发病较为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的先驱症状和诊断标准,给临床诊治该疾病带来了严峻困难,故如何有效预测其发生对防治该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研究显示,甲胎蛋白(AFP)是一种主要来自胚胎肝细胞的糖蛋白,与胎盘屏障的完整性有关,其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母婴间的健康状况[2]。母血胎儿有核红细胞(HbF)水平是指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循环的情况,有研究表明HbF的水平可提示胎儿于母体中失血的程度[3]。对此,本研究通过检测疑似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孕产妇母血中的HbF、AFP水平,以分娩结果为对照,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胎母输血综合征预测的效能,以寻找一种准确、有效、快速预测该疾病的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门诊产检的孕产妇178例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胎儿监护出现正弦波、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晚期减速者[4];②胎动减少或消失者;③本人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孕产妇;④临床症状、病史、超声和血尿常规等检查疑似胎母输血综合征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