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58239
不同肌松药物对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者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5期
     2.2 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点HR水平比较 在T0、T1时,所有患者之间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泵注组患者HR水平明显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静脉组患者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和表2。

    2.3 三组患者拔管TOF恢复时间、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和发生情况比较 泵注组患者拔管TOF恢复时间、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和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静脉组患者拔管TOF恢复时间、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全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麻醉方法,可有效暂时性抑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处于良好的镇静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间接提高对患者的疗效[6-7]。目前,全麻常用的药物有吸入性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药,其中肌松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全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8-9]。但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无论何种药物,均有出现残余肌松效应的风险,继而降低手术治疗效果[10-11]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