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856836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4期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神经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复杂,虽然大量的动物模型、临床标本等在基因、分子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对于其致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有效干预治疗、预后评估仍不令人满意。继发性颅脑损伤发生在数小时和数天后,包括脑缺血、脑肿胀、颅内压升高、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电解质紊乱、癫痫等,间接引起脑缺血缺氧,有观点认为促炎因子的参与是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损伤的致病机制之一[6-8]。

    目标靶向的温度管理在临床应用超过百年,研究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活性氧和细胞凋亡存在温度依赖性,其应用于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脑保护、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病已成为临床指南的一线推荐,但是在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试验结果仍有争议,目前多数观点支持亚低温治疗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领域对预后有改善意义[9-13]。其保护机制认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炎症级联反应,减轻脑水肿,从而对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14]。

    关于创伤性脑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不断进展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