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2832377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指导方式,研究组在采用常规康复的指导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治疗前后肌力以及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肌力以及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减轻躯体致残率,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属参与; 健康教育; 康复依从性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各种诱发因素造成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1-2]。其发病率随年龄逐年上升,大多病情危重,致残率高,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属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在临床医学上,如何使脑卒中患者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尽快恢复生活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5.5±3.4)岁,病程为3~4个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6.1±4.2)岁,病程为3~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在给予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研究组患者家属讲授健康知识,以消除患者家属的焦虑、恐惧、怀疑等消极情绪,并为家属传授一些康复技巧,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对患者家属消极心理的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卒中发病原因、患者病情、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医护条件来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等消极心理。责任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向患者家属解释说明脑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的任何预后情况,让患者家属在治疗期间能够做好准备并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时,要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采取一些特殊的心理指导,用来排除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失望心理,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1.2.2 家属参与及协助患者康复 对患者家属讲解一些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例如保持患者身体的洁净,保持正确合适的体位,合适的饮食等。让家属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并且合理安排患者亲人、朋友等进行探望,使患者感受到温暖。通过自身演示对家属进行一些康复指导,例如关节活动、肢体活动、肢体按摩手势、站立行走、语言训练等,由家属对患者进行躯体运动等。

    1.3 判定标准

    1.3.1 肌力等级评价标准 共分为5级,1级:患者肌肉无法收缩,表现为全瘫痪;2级:患者肌肉可以收缩,并且肢体可移动,但无法抬起;3级:患者肢体可以抬起,并离开病床,但自己无法行走;4级:患者可以缓慢行动,但肌力未达到完全恢复;5级:表现为正常肌力[3]。

    1.3.2 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判定 根据肌力等级,判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变化程度即疗效。痊愈:肌力等级为5级,表现为正常肌力;显效:肌力等级为3~4级,患者肢体可以抬起或缓慢行走;有效:肌力等级为2级,患者肌肉可收缩,并在床上肢体可移动;无效:肌力等级为1级,患者表现为全瘫痪[4]。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患者出院后康复依从情况的评定 从能够定期复查、遵从注意事项、掌握训练方法、及时进行训练这四项对患者康复依从情况进行评定,患者能够遵循这四项,则表明依从[5]。

    1.3.4 生存质量的评价 从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对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其中,物质功能包括工作情况、经济收入、食物来源等;社会功能包括人际关系情况、对社会事件的关心程度等8项;心理功能包括是否责备自己、是否感到无助、是否经常发脾气、思想是否集中;躯体功能包括衣(穿衣与脱衣能否自己完成)、食(自己进食还是需要帮助)、住(能否自己挪动身体)、行(是否需要人搀扶或借助其他外力)、娱乐等多项内容。每个问题共4分,1分情况最好,4分为最差,分数越高者生存情况越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等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肌力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康复依从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平均康复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4个月依从情况明显低于出院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的生存质量分析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与4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4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出院后1个月的评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http://www.100md.com(黎华 胡秀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