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59029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期
     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原因,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就产道、胎儿、产力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看,持续性枕后位的形成,绝非单纯某一个因素而决定的,常常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1)骨盆形态及大小异常是发生枕后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男型及猿型骨盆;(2)头盆大小不称妨碍胎头内旋转;(3)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产道径线增大往往造成胎头通过骨盆的径线与骨盆大小不称,使胎头的内旋转及下降均发生困难,以致胎头持续于枕后位。

    根据正常分娩机制,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完成内旋转,使胎头以最小径线娩出。而持续性枕后(横)位时胎头俯屈不良,以较枕下前囟径(9.5 cm)增加1.8 cm的枕额径(11.3 cm)通过产道,影响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在我国,传统的分娩姿势一般采取仰卧位,但仰卧位分娩不是分娩的最佳姿势,产妇处于卧位时,重力作用使胎儿背侧向下旋转,致枕后(横)位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宫缩欠佳时,胎头不能转成枕前位,另外,仰卧位分娩时骨盆可动性受限,骨盆相对狭窄,胎头下降助力增加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6]。骨盆是分娩中重要的相对可变因素,产妇于第一产程通过改变体位,能使骨盆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使胎头移动到更合适的有利位置。如由仰卧位改坐位可使坐骨棘间径平均增加0.67 cm,出口前后径增加1~2 cm,出口面积平均增加28%[7];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与骨盆的形态、大小、倾斜度有关,正常骨盆倾斜度为60°[8]。坐位或半坐位时胎儿重力与子宫、骨盆轴及产力一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