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2600838
婴幼儿夏季与秋冬季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16期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临床表现比较 发热持续时间≥3 d,秋冬季RV肠炎组比夏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次数≥10次/d、中重度脱水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比较 例(%)

    组别发热≥3 d大便≥10次/d中重度脱水

    夏季RV组(n=48)11(22.9)25(52.1)22(45.8)

    冬季RV组(n=102)37(36.2)57(55.9)49(48.0)
, http://www.100md.com
    字2值4.060.325.08

    P值0.040.570.30

    2.2 两组病例的肠道外损害比较 秋冬季RV肠炎组心脏损害、肝脏损害比夏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的肠道外损害比较 例(%)

    组别心脏损害肝脏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

    夏季RV组(n=48)26(54.2)8(16.7)19(39.6)2(4.2)

    冬季RV组(n=102)72(70.6)31(30.4)42(41.2)6(5.9)
, http://www.100md.com
    字2值6.124.700.020.42

    P值0.0130.0300.8800.520

    2.3 两组病例的电解质紊乱比较 在低钾发生方面,秋冬季RV肠炎组22例(21.6%),夏季RV肠炎组9例(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7,P>0.05)。低钠血症发生方面,秋冬季RV肠炎组33例(32.4%),夏季RV肠炎组15例(3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3,P>0.05)。

    2.4 两组病例酸中毒程度比较 夏季RV肠炎组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和重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总发生率比秋冬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例酸中毒程度比较 例(%)

    组别轻度中度重度总发生率
, http://www.100md.com
    夏季RV组(n=48)24(50.0)4(8.3)8(16.6)36(75.0)

    冬季RV组(n=102)35(34.3)15(14.7)7(6.9)57(55.9)

    字2值6.790.145.937.93

    P值0.0150.7000.0450.005

    2.5 两组病例住院天数比较 夏季RV肠炎组平均住院天数(7.45±0.35)d,比秋冬季RV肠炎组时间长(4.34±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P<0.05)。

    2.6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各年龄段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例(%)
, http://www.100md.com
    组别<1岁1~2岁>2岁

    夏季RV组(n=48)21(43.7)17(35.4)10(20.8)

    冬季RV组(n=102)22(21.6)70(68.6)10(9.8)

    字2值17.4723.155.00

    P值<0.001<0.0010.047

    3 讨论

    RV分成不同组和亚组,目前至少可分为7个组(A~G),仅有A、B、C三组病毒可感染人和动物,D~G组病毒仅感染动物。A组RV是人腹泻中最重要的致病原,B组RV引起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可呈局部暴发或流行。C组RV一般引起散发病例。RV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资料表明,婴幼儿腹泻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50%左右[2]。我国小儿腹泻的病原构成比中,RV约占40%,居第一位[3]。温带地区R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我国以秋冬季多。热带地区RV感染季节性不明显,有报道称热带地区雨季病毒感染多。赵锦铭等[4]观察到北京地区RV感染有2个峰(4~6月和秋冬季),前峰低。江蕙芸等[5]报道南宁地区6-8月份RV阳性率分别为6.8%、12.3%和9.5%,李梅[6]报道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2006年6-9月份RV阳性率分别为18.5%、14.3%、16.8%,均说明RV在夏季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 百拇医药
    RV感染除引起腹泻外,还可致多器官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姚英民等[7]研究结果显示RV肠炎引起呼吸道损害占35%;ALT、AST分别升高者占36.59%和78.05%,两项均升高者占34.15%;CK-MB升高者占56.82%。张勇等[8]研究结果显示RV肠炎引起呼吸道损害发生率为60.8%,心脏损害发生率为43.4%,肝脏损害发生率为32.5%,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1.7%,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4.5%。本文结果显示,无论是夏季RV肠炎,还是秋冬季RV肠炎均可引起心脏、肝脏、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脏器功能损害。其中心脏、肝脏损害发生率秋冬季RV肠炎高于夏季,呼吸及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夏季与秋冬季RV肠炎相近。

    肠外多器官损害是否与腹泻等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国内报道不尽一致。龚四堂等[9]报道RV肠炎中,呼吸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与临床脱水程度无关,但重度脱水的心、肝、脑、胰损害的发生率比轻度脱水明显增加。李宁等[10]则提出CK-MB升高与脱水无关,而与病毒血症有关,发热越重,CK-MB异常的概率就越高。张勇等[8]报道心脏与肝脏损害与发热严重程度及脱水严重程度有相关。李建安等[11]报道血清CysC异常程度与脱水程度无关,与患儿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易发生CysC异常。黄晓磊等[12]研究显示RV病毒血症发生与否,与发热、腹泻、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陈光清等[13]分析认为脱水程度与肝脏损害无关。本文结果显示秋冬季RV肠炎在发热持续时间及心脏、肝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夏季RV肠炎,发热程度与心脏、肝脏损害似乎有一定相关。, 百拇医药(杨东茹 邹贤)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