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608393
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12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来本科就诊的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年龄19~28岁,平均(23.1±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证实,表现月经前后、月经期下腹坠胀、疼痛、肢冷等,并排除合并造血系统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2周内服用消炎痛片等。并选择同期来本科体检的50例健康经期女性为对照组,年龄18~28岁,平均(23.7±4.9)岁,均无内科疾病,并排除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早孕、2个月内使用过激素药物等女性。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给予观察组口服消炎痛和谷维素片治疗,疼痛较甚者加服芬必得。(1)分别在两组女性经前1周、经期来潮2 d内,常规无菌采集静脉血3 mL,置入EDTA抗凝管中,混匀,离心5 min,3000 r/min,取上清血浆,然后放置于温度为-60 ℃保存箱中,等待测定。(2)利用双抗体夹心法,用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试剂盒,取出患者血液,依据试剂盒说明,严格按照操作顺序,以此对两组患者采集血浆的IL-10、IL-4、INF-r浓度水平。用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提供的人PGF2α定量酶联试剂盒,依据试剂盒说明,严格按照操作顺序检测采集血浆PGF2α浓度水平,在420 nm处对吸光值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记录观察组、对照组的经前1周、经期来潮2 d内的IL-10、IL-4、INF-r、PGF2α水平,比较各自组内经前1周、经期来潮2 d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的变化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