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9期
编号:12651576
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19期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由于肘关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时显露较困难,难于清晰的暴露骨折块及关节面情况,内固定往往不够可靠,若处理不当,常常导致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骨化性肌炎及肱骨小头坏死等并发症[4],将极大影响关节日后功能,所以其切口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10],认为外侧切口表浅,损伤小,无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但此切口要显露肱骨小头骨碎块及关节面,往往要切断指总伸肌,又要分离暴露肱骨下端及后侧,同时由于切口与骨折块不在同一位置,暴露和操作较为困难,固定及修补关节囊也很困难,术后出现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及神经血管损伤几率更大。本组患者采用肘前方入路[9],虽有损伤神经及血管的风险,但通过此类手术,笔者总结肘前方入路有如下优点:此入路沿肌间隙进入,软组织损伤小,关节囊周围血运未遭受到明显破坏;可清晰的显露关节面及骨折块情况,准确复位;非常简便的行内固定,固定牢靠有效,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本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操作较安全。但应注意选择此切口时一定要对切口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必要时术前再次翻阅有关手术入路;术中操作时动作应温柔、细致,切忌暴力,避免出现神经及血管等的损伤。

    3.2 内固定物的选择 传统肱骨小头骨折内固定往往选择克氏针[11]、螺钉等等[12-13]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