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3190032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病因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11期
     3 神经心理研究

    关于ASD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有社会脑假说(social brain hypothesis)、心灵理论(theory of mind,ToM)障碍和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s system,MNS)功能异常。

    3.1 社会脑假说 “社会脑假说”认为,人类大脑存在一个旨在认识和理解对方表情的功能区,在社会交往中人会通过核中枢迅速处理与他人相互作用的各种信息。人类大脑承担着适应环境的重大责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中负责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归因,即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脑一般指新皮质,ASD患者在此功能区中发现异常,这一假说已为大量脑功能成像及脑损伤研究所证实[7,13]。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ASD是一种共情缺陷的症状。ASD通常表现社会脑相关区域的低激活,这与“共情”功能缺陷有关,是患者情绪共享困难的生物原因。基于此,Baron-Cohen提出ASD“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认为ASD处于与系统化相关认知体系的最高端,但同时处于共情化相关能力的最低端,从而表现出共情缺陷。

    3.2 心灵理论(theory of mind,ToM) 正常儿童的ToM在2~3岁左右开始形成。ToM是对对方行为的目的、意图、知识、信念、推理、思考、疑惑、爱好等进行理解判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