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18963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0期
     [参考文献]

    [1]廖丽梅,王艳清,谢冬梅,等.四种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去冷沉淀血浆的质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6):603-605.

    [2]潘淑敏,郭颖,陈胜,等.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6):554-556.

    [3]鄭望春,叶有玩,王艳春,等.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 12(10):734-736.

    [4]毕承恩,杨婷,马佩琴,等.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7-29,32.

    [5]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卫医政发[2012]1号)[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2/28/content_2078097.htm,2011-12-31.

    [6]周丽,余晋林,吴伟珊,等.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的制备质量和效率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9):1017-1019.

    [7]扬丽,陈健.冷沉淀制备仪虹吸法与低温水浴箱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173-174.

    [8]傅国英,徐雪梅,江素君,等.速冻设备与速冻时间对制备冷沉淀质量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836-837.

    [9]陈兆庆,李园园.改良离心法制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5):47-48.

    [10]姜燕娟,师玉红,聂军,等.两种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6):670-672.

    [11]陈江敏,李淑清,王裕红,等.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行性研究[J].健康周刊,2017,23(13):1-2,11.

    [12]李志坚,王飞,阮琳玉,等.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新方向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5):825-826.

    [13]朱爱维.浅析选择不同的制备时机在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时对其冷沉淀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7-8.

    [14]易芬.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两种制备方法比较报告[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128.

    [15]傅国英,徐雪梅,江素君,等.速冻设备与速冻时间对制备冷沉淀质量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836-837.

    (收稿日期:2019-01-02 本文编辑:祁海文), 百拇医药(仇严妹)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