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6880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期
     [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仅使用盐酸纳美芬治疗,实验组使用醒脑静与盐酸纳美芬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时间及氧化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实验组的神志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均下降,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均上升,且实验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的临床效果确切,明显缩短了患者神志清醒、症状消失的时间,减轻了氧化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醒脑静;盐酸纳美芬;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时间;氧化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c)-0035-03

    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内科常见病,是由于过量饮用酒类、乙醇类饮料,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从而引起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兴奋或抑制[1-2]。中毒患者会出现面、颈部皮肤潮红,意识不清,言语、行为异常,呕吐等临床现象,严重者则会陷入昏迷状态[3-4]。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损伤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引发呼吸循环衰竭或心搏骤停而致死亡[5-7]。本研究选取82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美芬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 3例;年龄18~58岁,平均(31.22±5.17)岁;病程 0.3~5 h;中毒程度:轻度4例,中度15例,重度22例。实验组中,男36例,女5例;年龄19~60岁,平均(32.38±5.79)岁;病程0.5~5 h;中毒程度:轻度6例,中度14例,重度2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过量饮酒史者;②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具有心率快、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等临床表现者;③呼吸或呕吐物存在明显的酒精气味者;④急性酒精中毒在时间5 h内者;⑤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所致的昏迷,如药物、食物、煤气中毒、脑血管意外等;②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③经抢救无效死亡者;④不配合研究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立即给氧和心电监护,对呼吸抑制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进行洗胃,清除患者体内残留酒精。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45)进行治疗:盐酸纳美芬(0.2 mg)+氯化钠注射液(0.9%,20 ml),静脉注射。继以给予盐酸纳美芬(0.1~0.2 mg)+氯化钠注射液(0.9%,50 ml),静脉滴注,每隔1 h给药1次。

    实验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664)联合盐酸纳美芬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氯化钠注射液(0.9%,250 ml),静脉滴注,每隔1 h给药1次。

    治疗过程中每15 min巡视观察一次患者神志、言语、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思维等,直至患者各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后,停止给药。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治疗1 h内患者症状缓解、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治疗一至四小时内患者症状缓解、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治疗4 h后患者症状及意识仍未恢复,生命体征不平稳。②症状恢复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对外界及自身认知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时间(异常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无任何不适感)。③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于用药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的神志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用药前,两组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的MDA水平均下降, SOD水平均上升,且实验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体内酒精浓度异常升高,严重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酒精蓄积[8]。酒精具有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能刺激下丘脑释放大量β-内啡肽(β-EP),进一步可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9]。患者表现出昏迷、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抑制,严重者出現肝功能严重损伤、呼吸循环衰竭,最终导致死亡[10]。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http://www.100md.com(李爱莲 梁茂锦 张森 梁鉴文 梁杰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