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8期
编号:13234907
听性脑干反应结合纯音听阈测定对突发性耳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8期
     突发性耳聋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内耳微循环障碍[11-12]。内耳的血供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迷路动脉提供,因目前无法对其进行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检查,只能应用间接检测方法来反映迷路动脉供血情况。国内外学者报道称高刺激率ABR能够提高检测异常率,增加测试的敏感性。研究提示[13],ABR具有定位价值并可监测病情变化发展,是诊断脑干病变较为敏感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可从电生理方面对内耳与脑干功能损害提供客观有效的帮助。Nario等[14]研究豚鼠内耳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对耳蜗微循环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耳蜗轻、中度缺血ABR无明显变化,而重度缺血时ABR发生明显变化。Busaba等[15]也报道,与高刺激ABR正常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相比,高刺激ABR结果异常患者的预后较差。本研究提示,在突聋患者中有26.7%患者表现为高刺激ABR未引出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