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30期
编号:13102019
不同剂量等渗及低渗造影剂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中肾毒性的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0期
     临床使用的造影剂根据其渗透压的不同,分为高渗、低渗及等渗三大类。高渗造影剂的渗透压为血浆渗透压的5~7倍;低渗约为血浆渗透压的2倍;等渗与血浆渗透压等同。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低渗型造影剂较高渗型安全[13],但等渗型是否优于低渗型,仍有争议[14-17],尤其在不同剂量、不同人群的使用情况,少有报道。

    目前 CIN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可能与如下机制相关:①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造影剂引起肾内血管收缩及舒张因子比例失调,导致肾内血流重新分配,髓质缺血[18];②对肾小管的损伤:损伤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膜,干扰细胞氧代谢,造成细胞损伤[19];③氧自由基: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氧自由基产生增加,降低抗其氧化酶能力,从而引起肾小管细胞损伤[20];④免疫机制:引起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临床CIN的判断多基于SCr水平的变化,但该结果影响因素众多,如饮食、体重、年龄、肌肉水平、性别等,且SCr上升常滞后于肾损伤的发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