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28期
编号:13103682
穴位艾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8期
     艾灸历来被认为具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的功效,并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宋代窦才《扁鹊心书》更是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正气本已亏虚,故术后恢复常常较为缓慢,一些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常常迟迟不能缓解,如低热、伤口疼痛等。而艾灸疗法恰恰具有祛邪补虚、活血通络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艾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性反应等,这对于年老体弱患者的术后伤口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适用于临床之后,也确实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减少了手术后遗症如疼痛、血栓的发生率。又由于艾灸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于各科术后患者中。

    穴位,学名腧穴[15],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许多中医理论就已经提示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西汉时期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