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058131
拾级而上,探索广西核医学发展的新路径(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11期
     坐落于南湖之滨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号楼的核医学科,一度是该院最神秘的地方之一。1991年,韦智晓教授刚来到核医学科工作时,许多人还没听说过这个科室,但从那天起,韦智晓教授却一直致力于这个专业。对此他动情地说:“我热爱广西的核医学事业。”

    25个春秋后的今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不再神秘——在甲亢、甲亢性突眼、甲状腺癌、皮肤血管瘤、骨转移瘤的治疗中,他们成了家喻户晓的“妙手神医”。从“无名”到“闻名”,25年来,那些关乎人民健康的点点滴滴所映射出的,是以科室主任韦智晓教授为首的核医学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怀揣梦想,勇攀高峰

    1964年,韦智晓教授出生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古称“龚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浓郁。生于斯长于斯,他深受读书风气的熏陶,自幼刻苦读书。

    在青少年时期,韦智晓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1年,怀揣发展核医学的梦想,他调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回首往事,韦教授不胜感慨:“以前的核医学力量很薄弱。虽然1959年就已建科,但因缺乏专业核医学人才,科室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和简陋的仪器设备,仅能开展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简单的检测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那时,他本可以选择到别的大科室工作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