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944184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28期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首先给予患者传统治疗,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6个月,行修补术。

    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早期颅骨修补,首先给予患者传统治疗,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3个月内,行修补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临床各项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外伤和脑功能恢复情况与受伤前相比,无明显区别,生活能够自理,且可维持正常工作量或学习量。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呈好转趋势,肢体功能仍受限制,可完成基本日常生活,学习能力减退或无法进行精密工作。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和脑外伤均未恢复,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3]:对患者意识、言语、面肌、下肢肌力、步行能力、上肢肌力、手肌力等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脑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

    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4]: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功能状态(KPS)评分[5]: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不良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引流管阻塞、颅内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