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959535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对策的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21期
     HIV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加上药物选择性压力,HIV病毒本身的高突变率和快速复制等原因均可导致病毒遗传物质的药物靶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替代野生毒株成为优势株,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性基因位点的检测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4-15]。本研究对治疗6、12、18、24个月的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发生率为12.5%(1/8)、33.33%(3/9)、35.29%(6/17)、44.44%(8/18)。对耐药突变进行分析,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比较集中,主要出现184V位点变异,对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等高度耐药。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比较分散,181C、103N、101E、190A、108L等位点均可出现变异,对依非韦伦、奈韦拉平高度耐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变异位点出现频率增加,与左合拉·吐尔地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耐药突变是病毒抑制失败的结果,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