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26期
编号:12583909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6期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是目前临床上分离的、最常见的A类碳青霉烯霉,KPC也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最常见的机制。目前KPC中共有14个突变类型(KPC-1和KPC-2为同一种酶)被发现,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已发现11种,其中KPC-2和KPC-3较为常见[4]。西方国家常见KPC-3,如产KPC-3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在意大利曾多次暴发流行[5]。此外,KPC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也有发现。NMC和IMI的研究较少,在美国、中国等地有零星报道。除KPC流行广泛外,其他各型仅偶见。

    2.1.2 B类碳青霉烯酶 B类碳青霉烯酶为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可被金属螯合剂(EDTA)所抑制,是研究最多的碳青霉烯酶。其可由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介导,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等通常可见有转座子编码的获得性金属酶。MBL底物谱广,不仅耐受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而且水解能力强,能有效水解除氨曲南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