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605346
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4期
     [Key words] Chemo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orectal cancer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乃至世界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治疗结直肠癌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而运用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己经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山西大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手术并行术后化疗(FOLFOX6化疗方案)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中药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1~77岁,平均(59.07±9.30)岁,平均体重(65.12±8.03)kg,其中结肠癌18例,直肠癌12例,经病理检查腺癌25例,其他5例;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36~79岁,平均(60.07±9.29)岁,平均体重(63.14±8.43)kg,其中结肠癌20例,直肠癌10例,经病理检查腺癌26例,其他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表现、病理分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依据中国抗癌协会主编的1999年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大肠癌分册)中的诊断标准;②大肠癌分期参照2003年修订的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联合制订的TNM分期法[2]。

    1.3 纳入标准

    ①在本科进行过手术并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②具有明确的TNM分期;③根治术后至少完成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④预计生存期>6个月,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⑤自愿加入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全身情况差,不能坚持按疗程服用中药者;②病变范围大,已侵及外周组织或已有多发远处转移者;③合并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心肺肝肾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等。

    1.5 研究方法

    1.5.1 化疗方案 两组患者于术后4~6周均接受FOLFOX6化疗方案,方案为:奥沙利铂85 mg/m2于第1天静脉滴注,2 h内输入完毕,亚叶酸钙400 mg/m2于第1天静脉滴注,2 h内输入完毕,氟尿嘧啶400 mg/m2于第1天静脉推注,氟尿嘧啶120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2 d(总量2400 mg/m2输注46~48 h)于第1天开始,每2周重复1次,6周为1个疗程。为预防胃肠道反应化疗前后均采用5-羟色-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为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化疗期间均应忌生冷食物。

    1.5.2 中药组 采用中药基本方加减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中药基本方:柴胡10 g,黄芩20 g,半夏10 g,党参20 g,川花椒8 g,炙甘草8 g,大枣8个,陈皮30 g,白芍20 g,川军5 g,丹参20 g, 牡蛎20 g,五味子10 g,王不留30 g,夏枯草20 g,苏子20 g,银花20 g,连翘20 g,蒲公英20 g, 白花蛇舌草20 g,黄药子20 g。中药用药时间为化疗前1周至化疗后1周。1剂/d,分早晚2次口服,100 ml/次,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5.3 对照组 单纯使用FOLFOX6化疗方案。

    1.6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异常、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水肿、排便无力等临床症状,无症状计0分,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分别计为1、2、3分。并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症状疗效。

    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包括骨髓抑制(常表现为外周血细胞中WBC、RBC、PLT计数降低,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作血常规检验时可获得具体数值),肝脏毒性(ALT、AST,可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消化道毒性(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神经毒性(口周麻痹)等。

    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的比较:肿瘤标志物(CEA可作为术后监测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T细胞亚群(CD4+、CD8+可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得)可反映免疫功能。

    1.7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版)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制订。①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好转: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比较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n) (张超 韩振国)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