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20519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5期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行介入治疗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介入护理的操作流程、治疗效果等;术前常规备皮、导尿,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察,定时测量血压、心率、脉搏等;对患肢进行制动,并观察手术切口周围皮肤,若存在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介入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受到脑血管疾病预后差、疼痛、介入治疗认识不足等的影响,患者术前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这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异常收缩,诱发心绞痛。护理人员可采用观察面部表情、直接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动态心理,并针对心理问题的诱发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行介入术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操作流程,以提高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信任度。

    1.3.2 术中护理 手术治疗期间,护士陪同患者进入病房,根据手术需要辅助患者调整体位,询问其舒适度,并予以适当调整。术中加强对患者面部表情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可通过肢体接触、按摩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期间可能诱发低血压、心脏骤停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察,若出现异常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急救。

    1.3.3 拔除鞘管的护理 患者行桡动脉血管介入术治疗后,桡动脉压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拔出鞘管时,可对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避免诱发静脉回流异常。根据患者手指活动情况合理控制包扎的松紧程度,并观察穿刺孔渗血状况,若出现渗血症状,则需重新进行加压包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