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630838
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癌症患者126例,患者行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者80例(观察组),呈阴性者46例(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经济收入、职业、有无烟酒史),生化指标(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血红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应激状态)和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病等)。 结果 观察组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血白蛋白低、未肠内营养、处于应激状态、患有高血压和心肺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血白蛋白低、未肠内营养、处于应激状态、患有高血压和心肺病为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在终末期癌症患者治疗中应注意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用,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应需有效改善动脉硬化和胃黏膜微循环,防止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癌症的治疗做更好的铺垫。

    [关键词] 终末期;癌症;胃肠道出血;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28-03

    临终是指各种疾病终末期,一般将无治愈希望、日益衰竭即被称为进入临终期,目前,对临终期的确切日期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同预计生存期在3~6个月即为临终期[1]。报道称,癌症患者在临终期患者中占绝大多数,且多伴有胃肠道出血,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临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下降,且病死率较高,应予以重视[2-3]。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和便血,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休克甚至死亡[4]。然而关于终末期癌症患者并发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癌症患者126例,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58~85岁,平均(68.9±18.9)岁。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原发消化道肿瘤和患有出、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行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者80例(观察组),呈阴性者46例(对照组)。

    1.2 统计因素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经济收入、职业、有无烟酒史),生化指标(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血红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应激状态)和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病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相应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血白蛋白低、未肠内营养、处于应激状态、患有高血压和心肺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职业、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多因素分析

    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血白蛋白低、未肠内营养、处于应激状态、患有高血压和心肺病为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有高血压、处于应激状态、血白蛋白低、饮酒、吸烟、患有心肺病、未肠内营养、幽门螺杆菌感染。

    3 讨论

    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较常见,其病死率较高,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指导,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研究中,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有高血压、处于应激状态、血白蛋白低、饮酒、吸烟、患有心肺病、未肠内营养、幽门螺杆菌感染被确定为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吸烟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吸入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吸收氧气的能力,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的承受能力减弱,促使动脉粥样化累积,许多心脏疾病开始发生[6-7],吸烟人群的呼吸道或消化道受损。饮酒同样会刺激胃肠道,长期酗酒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多种胃肠道疾病发生,可能是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非甾体类消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疗效得到公认,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也日益增多,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不仅局部直接刺激作用于胃黏膜,而且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削弱其黏膜保护作用,其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及炎症反应,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有利于中性白细胞的局部浸润,从而导致急性炎症反应,加重黏膜损伤[8-10]。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脑出血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时发生应激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较高[11],应用抗血小板凝聚和降血压药物又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出血的病情。临终患者基础疾病多种多样,晚期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急性发生或加重,都易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而导致应激性溃疡,这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12]。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螺旋状细菌,由Marshall和Warren于1982年首次发现。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以侵入胃黏膜上皮细胞[13-14],引起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使IL-8、IL-6、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升高,而这种炎症长期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进而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吸附在胃小凹里释放毒素作用于胃黏膜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肠型胃癌发生的主要癌前期病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增加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机会[15]。 (曾云波 吕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