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708309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王玉真
第1页

    参见附件。

     不同出院时间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5)(表1)。

    3 讨论

    表1结果显示,不同缓解时间患者意外死亡原因分布不一样。患者在发病早期得到家属重视,常被作为家庭的重点对象,及时送医、住院治疗,出院后刚开始也是家庭关心、照顾的重点对象,因此发病早期患者意外死亡的危险性明显较低,而后期家庭经济耗竭,病情迁延反复,且患者患病后性格改变,出现懒散、多疑,久而久之家属厌烦,对其失去信心,疏于管理或放弃不管任其流浪,导致肇事、肇祸事件增多,甚至发生暴力致死事件。抑郁型精神疾病患者在恢复期自杀率较高[4],所以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强化监护人的责任,发挥家庭的作用[5]。除了家属的厌烦和疏于管理外,患病后期由于长期服药,药物的毒副反应易使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发生改变,是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后期易发生猝死、跌倒死亡等意外的诱因。

    3.1 自杀死亡原因分析及防范

    表2结果显示,自杀在精神障碍患者意外死亡中占30.2%,居首位,提示自杀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所有精神疾病均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6]。自杀在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中占首位,自杀是精神分裂患者过早死亡的原因[6]。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高,病程长,即使社区康复期患者,大部分仍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受精神症状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不断寻找自杀机会。社区精神病患者自杀方式一般以服药和自缢为多,少数为坠落、溺亡。精神病患者除受精神症状支配外,其次是悲观厌世、对治疗缺乏信心及生活事件等。医护人员除了帮助患者做好回归社会前的角色转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还要指导家属建立防范自杀的安全体系,包括督促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稳定病情。家属发现患者病情复发,应及时就诊,减少在幻觉、妄想支配下的顽固自杀行为;加大家庭干预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