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467938
行为方式重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5日 余秋容 黄雪兰 冯燕 潘磅亨
第1页

    参见附件(3369KB,3页)。

     [摘要] 目的 探究行为方式重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分析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策略,帮助其重建正常行为,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后BPRS、NOISE相关指标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BPRS、NOISE相关指标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前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1.6%,干预后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为方式重建能减轻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疾病;暴力行为;因素分析;行为重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40-03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到主观精神意识支配及外界环境影响,极易出现冲动行为,引起自杀、自伤、伤人及毁物等不良事件[1],此类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极为特殊,据文献报道,约6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既往暴力行为[2],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对医务人员造成人身威胁。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降低其暴力冲动,约束行为,转变其观念,重建正常及健康的日常行为方式[3]。行为重建的前提条件,需要深刻剖析导致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文旨在总结行为方式重建所需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 ......
------
    余秋容 黄雪兰 冯燕 潘磅亨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方式重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分析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策略,帮助其重建正常行为,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后BPRS、NOISE相关指标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BPRS、NOISE相关指标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前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1.6%,干预后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方式重建能减轻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暴力行为 因素分析 行为重建 护理

    【分类号】R749.3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到主观精神意识支配及外界环境影响,极易出现冲动行为,引起自杀、自伤、伤人及毁物等不良事件[1],此类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极为特殊,据文献报道,约6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既往暴力行为[2],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对医务人员造成人身威胁。护士作为与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6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