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9期
编号:12686760
领先全国,打响房颤治疗的“翻身战役”(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
     对此,吴书林教授详细解释说:“近10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器械大大提高了标测的准确性。冷冻球囊导管、高频聚焦超声球囊和直视化激光消融导管、多极环形消融导管和高密度网状消融导管等新型消融导管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房颤的消融治疗。此外,远程导航系统显著减少射线曝光的时间,旋转式血管造影、局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等实时三维影像技术使心脏三维结构显示得更为清晰,这些新技术将电解剖标测系统与CT、磁共振及心腔内超声联合应用,显著提高标测的准确性和消融的成功率。最后,内外科杂交式导管消融将进一步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这些动态说明,未来的新技术、新器械必将助力导管消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

    “但是,当前房颤卒中预防的观念仍亟待加强。”吴书林教授继续说,“因为我国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远低于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仅有极少数房颤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部分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而在房颤住院患者中,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比例也较低。其次,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容易受到药物和食物的影响,用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国内极少数患者监测INR。最后,对卒中危险分级认识和使用不足,低、中和高危患者药物的使用比例相似。所以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房颤卒中预防的观念亟待加强,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度;优化华法林的使用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