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67167
替罗非班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焦秀清 代升平 王耀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 μg/(kg·min),30 min内微量泵泵入,继以维持量0.1 μg/(kg·min)微量泵泵入48 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T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 > 0.05)。观察组治疗48 h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肌钙蛋白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出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替罗非班是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 替罗非班;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91-03

    目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药物和介入手术两类方法。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手术适应证并无禁忌证的患者,施行介入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不适合行介入治疗或不同意行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而且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效果不佳者,属于难治性心绞痛。此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风险高,需要足够重视。在临床对上述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本院2010年7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65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72.6岁;观察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62~81岁,平均73.8岁。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伴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活动性溃疡疾病、脑出血、活动性肺结核等);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不易控制高血压(>180/110 mm Hg)者;近期外科手术、血小板低于50×109/L;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他汀类、低分子肝素钙针及抗心肌缺血药物,观察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生产),替罗非班用法:负荷量0.4 μg/(kg·min),30 min内微量泵泵入,维持量以0.1 μg/(kg·min)微量泵泵入48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48 h、2周时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cTnT,本研究检测cTnT参考范围 < 0.1 ng/mL)、血小板数目、凝血功能以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在36 h内消失或减少80%以上或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在36~72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缺血性ST段压低或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或达50%以上或T波由低平转为直立;无效:超过72 h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未达50%或心电图无明显改善[2]。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35,P = 0.012 < 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血小板数目、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目均未见明显变化(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均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48 h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553,P < 0.05)。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示对照组治疗2周后cTnT恢复正常,观察组在治疗48 h后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治疗48 h后比较cTn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776,P < 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所致的一组临床症状。血栓的形成主要是血小板的聚集,即所谓的“白色血栓”,因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很关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6kb)